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防部全球資訊網
114/07/01
國防部114年7月1日例行記者會新聞參考資料

國防部新聞參考資料
時間:114年7月1日1000時
壹、記者會題目:「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及「警政服務APP防空避難」規劃說明。
貳、主持人: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偉上將。
參、出席人員:
第一位是副參謀總長執行官黃志偉上將。
第二位是政務辦公室主任孫立方中將。
第三位是陸軍司令部參謀長陳建義中將。
第四位是海軍司令部參謀長邱俊榮中將。
第五位是空軍司令部參謀長李慶然中將。
第六位是作計室聯合作戰計畫處處長董冀星少將。
第七位是全動署人力動員處處長朱森村先生。
第八位是內政部警政署民防指揮管制所劉安杰所長。
第九位是情次室情研中心管制長羅正宇上校。
第十位是後次室後勤計畫處副處長孟俊伸上校。
第十一位是訓次室聯合戰力訓練處處長江仲瑋少將。
第十二位是政戰局文宣心戰處副處長王宜弘上校。
第十三位是法律司人權保障處處長于健昌少將。
第十四位是軍醫局衛勤保健處處長曾元生上校。
第十五位是資源司財務資源處處長高志雄少將。
第十六位是後備指揮部動員管理處處長周俊善上校。
第十七位是內政部消防署災害管理組推廣科洪土容科長。
肆、記者會新聞參考資料:
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規劃
一、前言
國軍「漢光41演習」實兵演練規劃於7月9至18日期間,統合三軍部隊進行10天9夜晝夜連續操演,以聯合作戰計畫為基礎,檢視各戰術層級指揮官臨機決策、參謀組織計畫作為及部隊聯戰行動執行效能。
二、演練構想
演習想定規劃自灰色地帶襲擾起,區分平戰轉換、備戰部署、聯合反登陸、濱海暨灘岸戰鬥、縱深防禦、持久作戰等作戰階段,完整演練防衛作戰各項軍事行動與軍民整合作為。
三、演練階段及課目
(一)平戰轉換及備戰部署
為肆應敵情威脅挑戰,演習想定向前延伸至應對灰色地帶襲擾,依國軍戰備規定,演練立即備戰操演、提升加強戒備及平戰轉換機制,誘導三軍部隊遂行各項備戰部署工作,以應對共軍犯臺可能行動威脅。
(二)聯合反登陸
設定共軍聯合火力打擊與登陸船團海上航渡場景,國軍以保持區域局部空優,遂行要域飛彈防護為重點,並藉聯合情監偵手段建構擊殺鏈,遂行海、空協同及遠距精準打擊,對敵登陸作戰之關鍵戰力進行有效攻擊。
(三)濱海暨灘岸戰鬥
模擬共軍對臺發起登島作戰,三軍兵力依作戰任務編組,聯合遂行濱海打擊、近岸防禦、反空(機)降、要域火殲及城鄉守備等關鍵行動,檢視聯合作戰整體效能。
(四)縱深防禦
共軍地面部隊持續向內陸突入,本島各作戰區結合縱深地區城鎮、地形優勢布設多重阻絕,遂行反資敵及逐次抵抗作戰,並持續以聯合火力對突入敵軍、港口、機場行政下卸部隊及後續登陸船團實施打擊,檢視重層縱深防禦部署具體作為。
(五)持久作戰
國軍藉衛戍作戰及核心防衛確保各要域安全,另由部會主導進行「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演練關鍵基礎設施防護、防空疏散避難、戰災搶救、戰傷救護及災民收容等重要課目,提升整體社會防衛韌性。
四、演練重點
奠基於漢光40號演習實兵演練所獲經驗,除持續檢視去中心化運作、整體後勤支援、連續及聯動原則、交戰規則等項,並強化下列重點課題演練:
(一)臨機快速決策程序
透由臨機狀況發布,誘導指揮官及幕僚組織啟動快速決策程序,掌握戰機即時下達決心,以肆應實際作戰需求。
(二)強化聯合行動同步效能
審視臺澎防衛作戰各項聯合關鍵行動,確立各型部隊支援與被支援關係,並藉聯合行動同步矩陣,使任務編組單位採取協調一致行動,強化聯合作戰效能。
(三)建構分散備援韌性
因應共軍對我關鍵戰力實施滲透、破壞與聯合火力打擊風險,各級部隊除落實分散開設、多重選址與訊跡管理等戰力防護工作,將藉持續機動與敏捷應變機制,提升部隊指管及戰場存活韌性。
(四)模擬實戰場景演練
三軍部隊除以人員、裝備現況設計演練課目,並參據4月份電腦兵推敵我交戰戰力數值,發布各作戰階段輔助狀況,磨練各級指揮官及參謀組織綜合考量敵情威脅與部隊戰損、戰耗,進行戰力重整或轉採應變計畫,模擬真實戰場景況實施演練。
(五)提升動員戰力恢復效能
今(114)年「同心35號」演習結合實兵演練期程,各編實、擴編動員部隊均實施14日教育召集(7月5日至18日),並區分守備及後備等類型動員部隊,務實檢測後備戰力恢復時長,其中將以步兵206旅為主體,驗證旅級部隊動員效能。
(六)軍民整合協調運作
以國軍聯合作戰機制鏈結縣市聯合應變中心,持續策進軍民整合協調程序,並排訂阻絕設置及反資敵授權、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與軍、公、民營醫療能量共享等軍民整合課題實施演練,強化全民國防意識。
(七)軍事行動授權機制
為利三軍部隊獲取備戰部署行動先機,藉明確劃分各項軍事行動授權時機與等級,使支援、被支援單位在指管中斷或複雜戰場環境下,均能確按其作戰任務,去中心化執行軍事行動。
(八)法律支援軍事行動
為使國軍各項軍事行動符合國際及國內法規,強化各級在武裝衝突中遵守人道法之信念,演習期間將以法律因素作為作戰任務考量要項,確保各級指揮官在預應威脅或武裝衝突時的正當性。
五、結語
「欲求和平,必先備戰」,國軍將運用本次演習所獲經驗,持續落實組織編裝革新、武器裝備籌獲與各項備戰整備工作,提升防衛作戰成功公算,以實際行動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及能力。
 
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
國防部於今(1)日以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秘書單位立場,召開「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說明記者會」,說明各地區演習時間、地區及管制措施,確保全國民眾了解並配合管制及演練,以熟稔空襲等應變作為。
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訂於113年7月15日至18日採「分區異時」方式,依中部、南部、北部、東部及外(離)島地區之順序實施演練,期程規劃如下表(如附表1):
各地區於演習當日1330時至1400時(東部及外、離島於1000時至1030時)實施警報發放、疏散避難及交通管制;防空警報解除後,接續由地方政府及參演之民防團隊實施「救濟站」、「急救站」及災害救援等演練,規劃如下表(如附表2):
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等3場次城鎮韌性演習,整合「全民防衛動員、防空、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等演習,並將10天9夜「漢光演習」的進程,縮時於1天完成兵棋推演、防空及綜合實作等演練,以強化地方政府對緊急事件的應變能力(如附表3)。
各地方政府各擇3個鄉(鎮、市、區)驗證民眾實際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置重點於公共運輸、生活消費及機關(構)等類型場域。各地方政府擇定之重點驗證區,如下表(如附表4):
公共運輸、生活消費及機關(構)等類型場域及指引概要(如附表5)。
各地區演習當日由各地方政府警察局民防管制中心發放「防空警報」,並運用電視臺、廣播電臺、村里、學校及警察巡邏車廣播等方式,以提升防空警報涵蓋率。
同時透過「空中威脅告警系統」發送手機告警訊息(含防空疏散避難設施位置之鏈結網址),以便民眾查詢運用。手機告警訊息內容如下表(如附表6):
行駛車輛聽聞防空警報時,請保持鎮靜,並配合警察及民防執勤人員人、車管制,切勿違反交通規則。
行經重點驗證鄉(鎮、市、區)之車輛,聽聞防空警報時,請靠邊停於安全處下車,就近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或依警察及民防執勤人員引導避難。
聽聞防空警報時,第一優先應就近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若周邊無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時,則就近尋找堅固且遠離窗戶區域,依「兩牆原則」實施避難。
各演習地區內之各級政府機關、部隊、學校、團體、公司、廠(場)站及民眾,均應配合管制與演練。
若未依「民防法第21條」、 「防空演習實施辦法第12條」規定,配合防空演習命令之管制及演練,各地方政府得引用「民防法第25條」裁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附表4

附表5

附表6

下載專區
1140701國防部例行記者會參考資料(另開新視窗) (下載次數:638次)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