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背景圖-戰機
:::

國防消息

  • 114/07/14
    國防部政務辦公室「軍事史評論」徵稿辦法

    1、本刊旨在結合軍事理論與史學研究,期能拓展史學學術領域。舉凡有關中外現代國防史、國軍建軍發展史、國軍軍制史、中外現代戰史(國民革命軍五大戰役史、第二次世界大戰迄今外國戰史)、國軍部隊軍事校院機關沿革史、臺灣軍事史之研究等論述,皆為徵稿範圍,凡非以上相關題材之稿件,不予受理。為慶祝民國115年國民革命軍北伐100周年,本刊第33期來稿,以與國民革命軍北伐相關議題之論文,優先擇優錄取。歡迎各界15,000至45,000字左右之中文創作稿,寫作時請參照一般歷史學論文格式撰寫,並採隨頁註。
    2、投稿方式:以掛號方式郵寄至本刊社址,附上書面文字稿件(以Word文字檔書寫,內文附上300至500字提要),書面文字稿Word文字檔須上傳至mndmhd@mail.mil.tw及sun2821046@gmail.com兩個電子郵件信箱(缺一不予受理),書面文字稿件未以掛號方式郵寄至本刊社址者,不予受理。
    3、本刊每期每人限投乙篇,不受理兩人(含)以上集體創作之稿件,亦不受理改寫或摘(節)錄已公開出版(發表)之個人學術著作、碩博士學位論文、學術期刊或學術研討會論文,來稿須為未曾發表之作品,本刊稿件嚴禁一稿數投。
    4、來稿格式除特別註明保留外,由本刊統一編輯格式。本刊對稿件有適度修改與編輯之權。作者請於稿末註明:姓名、學歷、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手機或巿內電話),以便稿件刊登後之稿酬作業。
    5、本刊創作稿均委由兩位以上史學界學者採取匿名審查,經擇優刊登之稿件,依據「中央政府各機關學校出席費及稿費支給要點」給予稿酬。
    6、來稿若經本刊接受刊登,作者即已同意:(一)將來稿全部著作財產權永久讓與國防部所有。(二)作者不得將來稿全部或一部自行或委託第三人以任何形式印售、發行、上載網路或從事其他利用;如欲利用來稿,須事先取得國防部書面同意。(三)作者並同意簽署授權書交付國防部收執;在作者未簽署授權書以前,本刊暫不支付稿酬。
    7、作者須擔保來稿:(一)有讓與著作財產權之充分權利;(二)無侵害他人著作權亦無涉及其他違法侵權情事。
    8、作者若有違背第3條、第6條、第7條規定,本刊得追繳已付之稿酬,並應賠償本刊或國防部所受之一切損害。
    9、軍事史評論第33期截稿時間為民國114年12月1日,逾期不受理。
    社址:臺北巿中山區北安路409號國防部政務辦公室史政編譯處 
              軍事史評論社      

  • 114/07/14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中部精密智慧新核心推動方案」政策說明資料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6)日在行政院會聽取經濟部「中部精密智慧新核心推動方案」報告後表示,本方案是為落實賴清德總統「均衡臺灣」治國理念,從國家整體觀點,推動產業發展與公共建設均衡布局,融入區域治理思維。政府規劃透過「核心產業雙軸大轉型」、「現有核心再造新核心」及「運用法人驅動產業創新」三大策略,以不同層次的策略,除進一步提升精密機械、半導體、光通訊等產業優勢,也將完善產業發展所需的生活機能,讓國內外人才匯聚,塑造中彰雲投成為全球領先的精密智慧新重鎮。

     

    卓院長強調,為加速推動本方案,請經濟部會同相關權責單位緊密合作,積極落實辦理,並定期追蹤管考各推動計畫,掌握執行成效。由於其中相當比重的部分計畫內容也涉及地方政府權責,後續請經濟部與各部會皆能建立溝通平臺,持續加強溝通與協調,強化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

     

    卓院長也感謝國家發展委員會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在規劃過程中所投入的心血,替未來六大產業生活圈的治理帶來新面貌,希望臺灣在邁向下一個階段,除了高科技的產業發展之外,也能為「均衡臺灣」此重要事項,展開一連串新的努力。

    中部精密智慧新核心推動方案

  • 114/07/04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長照3.0規劃」政策說明資料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9)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生福利部「長照3.0規劃」報告後表示,今(2025)年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為因應高齡照顧壓力與人力的挑戰,衛福部「長照3.0」計畫將於2026年上路,以落實賴清德總統「國家希望工程」擴大社會投資、減輕家庭負擔、強化醫療照顧銜接、打造「健康臺灣」的施政目標。
     

    卓院長指出,「長照3.0」計畫將擴大服務對象,持續增加服務據點及內容,給予家庭照顧者及長照機構更多支持,並結合醫療與社會福利,提升對失能者的照顧,達成健康老化、在地老化、安寧善終的願景。卓院長強調,這不只是政策的提升,更是跨領域、跨部會、公私協力的重要社會工程。
     

    卓院長責成衛福部會同相關機構,積極建立完善的照顧制度,並整合資源,結合民間參與,透過制度創新、科技導入與社區連結,打造一個讓每一位長者都能「活得久,也活得好」的共好社會。卓院長也要求相關部會在計畫推出前,能多聽取各方意見,完善處理、調整內容,讓該計畫上路後,不僅能滿足國人更多需求,也得到大家共同支持。

    長照3.0規劃

展開